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 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

最小化 最大化

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

山地灾害防治是山地灾害科学研究的应用出口,其关键是解决防治理论和关键技术难题,最终形成防治技术体系、标准和规程规范,服务于山区减灾防灾工程实践。

一、研究室概况

山地灾害防治技术研究室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山地灾害评估与减灾研究室,由所内从事山地灾害风险评估、危险性评估和山地灾害防治勘察、设计和研究的相关研究人员组成。2009年9月,经过研究室调整,吸纳了原滑坡研究室、山地灾害动力实验室和土壤室部分研究人员后组建的,属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的下属研究室。主要从事山地灾害防灾和减灾技术、理论、工程实践,山地灾害风险和危险性评估,山地灾害监测技术,开展防灾、减灾工程模型实验,解决国家防灾减灾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问题,促进山地灾害防治学科的发展。

二、研究目标

以应用型基础研究为主,开展泥石流、滑坡、崩塌和严重水土流失等山地灾害的区域规律、预测、评价、风险分析、减灾理论和减灾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,争取在山地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、减灾理论和关键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,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山地灾害评估体系和防治理论体系,攻克关键的防治技术和工程设计难题。

三、研究理念

致力于提高山地灾害防灾减灾科技水平,服务于西部山区经济建设和工程实践。

 

四、主要研究方向

1.区域研究 山地灾害区域研究是我所的传统优势研究领域,研究内容包括,山地灾害的区域分异规律(分布、类型、性质、危害和发展趋势等),危险度区划及典型山地灾害的调查和应急考察。

2.山地灾害危险性评价和风险分析 山地灾害是我国山区基本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,特别是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量大,市场前景广阔。结合生产任务,逐步研究并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评估标准和技术方法,开展风险分析的理论研究工作。

3.山地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预防和减轻灾害是研究灾害的根本目标,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,初步建立山地灾害的减灾理论体系,解决一些关键的减灾和防灾技术,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求。

4、山地灾害防治技术推广服务 积极参与国家有关山地灾害防治手册、有关防治技术标准、规范的编制,组织申请专利,推广专利技术应用和产业化。